塑料安全帽作为建筑、电力等高危行业工人的“生命防线”,其老化问题直接关乎作业安全。然而,市场上过期安全帽仍在流通、工地超期使用现象屡禁不止,暴露出监管链条中的多重漏洞。如何构建全生命周期监管体系,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关键。
塑料安全帽的主要材料为聚乙烯、ABS等,其抗冲击性能会随时间推移显著下降。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规定,玻璃钢安全帽使用期限不超过三年半,植物枝条纺织帽不超过两年半。但央视调查发现,市场上竟存在过期近20年的安全帽仍在销售,部分工地甚至将超期产品作为“特价品”处理。这些老化帽体在遭遇高空坠物时,极易因外壳脆裂、缓冲层失效导致防护失效。例如,2020年江苏某企业发生的高处坠落事故中,工人虽佩戴安全帽,但因帽带未系紧且帽体老化,最终导致死亡,暴露出老化隐患的致命后果。
当前监管体系存在三大薄弱环节: